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快讯>>正文

【创新点亮思维海,科研路上谱华章】——重点实验室2024学年第三次科研讲座兼研讨会

2024年12月12日 15:43  点击:[]

2024年12月11日下午,为启发学生在科研论文中寻找创新点,探索科研的深度与广度,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举办以“如何找到论文中的创新点”为主题的讲座,共有30名同学参与。本次讲座由刘海川老师主讲,林华艳、任强、邓秋菊老师旁听。

首先,刘海川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了论文创新性在科研中的核心地位,并引导学生思考、分享他们对“研究创新性”的看法。张浩同学提出,研究创新性是基于过去知识提出新的见解或想法,并与现有观点相印证。刘老师对此进一步阐述,创新性是相对的创新,涉及有用的想法或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创新性研究是需要用新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区分工程问题和研究问题。而研究的创新性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它要求研究者在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区分工程问题和研究问题上,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科研中要勇敢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并强调科研是一个开放的讨论和互动过程,科研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是在大家开放的创新思想碰撞下产生的灵感火花。刘老师强调,创新不仅是提出新的想法,更是把这些想法落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刘老师指出,评估研究价值应综合考虑三个关键维度:新意度、有效性、问题大小三个维度的重要性,并分别用1~100进行量化演示。

随后,刘老师通过展示OpenAI最新版本的O1,揭示了大模型在语义和视觉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在大模型时代,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做出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给同学们分享了三个方向: 首个方向聚焦于优化现有预训练模型,借鉴先进成果以实现更深层的技术革新。第二个方向旨在开发即插即用的模块,确保其广泛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应用。第三个方向涉及构建全新的数据集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提出了关于如何平衡创新与实际应用的问题,刘老师以实际案例一一予以答复,着重强调了同学们要重视在科研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邓秋菊老师对“科研创新”进一步解释,鼓励同学们要在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保持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批判性思维,要多讨论互动,不要闭门造车,科研创新的思路可能就是在无数次思维的碰撞中得到的灵感。

这场讲座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科研论文创新性的认识,也为他们在大模型时代下如何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为同学们在向科研道路探索的路上提供有力帮助和支持,助力他们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的脚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创新的火花点亮思维的海洋,共同战胜科研路上的每个困难和挑战。



图:郭宇维

文:张浩、郭宇维